硝烟弥漫的东欧战场上,火箭弹这种传统武器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原本被视为突破防线的利器,如今却频频折戟沉沙,被现代化的防空系统轻松拦截。这场持续不断的冲突告诉我们,维护国家安全不能仅靠口号鑫赢智投,必须从实战中汲取宝贵经验。
俄乌战场已然成为现代战争的教科书。面对西方源源不断的军援,俄罗斯军队在防空领域下足了功夫。2023年3月,俄军防空部队首次成功拦截美制GLSDB智能炸弹,这种号称精确打击之王的武器,刚亮相就被俄军S-300防空系统击落。这款炸弹采用卫星制导,射程可达150公里,却依然难逃被拦截的命运。
战况在同年5月再次升级。俄军宣称成功拦截了12枚美制HIMARS火箭弹和多枚风暴阴影巡航导弹。这些配备GPS制导的现代化武器射程超过100公里,乌军曾用它们有效打击俄军后勤补给线。然而好景不长,7月俄军又创下新战绩鑫赢智投,击落3枚HIMARS火箭弹和2枚S-200导弹。到了11月,战果进一步扩大,包括42架无人机在内的多个空中目标被摧毁。这一系列战例表明,在现代化防空网络和电子干扰系统面前,即便是最先进的火箭弹也难有作为。
展开剩余73%这场始于2022年2月的冲突,最初俄军试图速战速决,多路并进展开攻势。但随着西方国家的介入,战局逐渐演变为消耗战。火箭弹成为双方角力的重要筹码:乌军使用HIMARS打击俄军阵地,俄军则以S-300、铠甲等防空系统还击。2023年下半年,俄军甚至成功摧毁了2套完整的HIMARS发射系统。
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下,中国空军的王牌——歼-20战机的发展方向值得深思。这款具备卓越隐身性能的五代机,其设计初衷就是夺取制空权和实施远程精确打击。2017年某次实弹演习中,歼-20曾挂载火箭弹进行训练,这在当时被视为近距离支援的有效手段。然而俄乌战场的经验表明,即便是号称米级精度的HIMARS火箭弹,在俄军道尔和铠甲防空系统面前也屡屡受挫。如果歼-20继续依赖火箭弹,其隐身优势将大打折扣——高空投放时过长的暴露时间,很容易被敌方雷达捕捉。
火箭弹的固有缺陷在实战中暴露无遗:弹道固定、抗干扰能力弱、射程有限。乌军在2023年使用的小直径滑翔炸弹虽然加装了折叠翼以增强滑翔能力,但在俄军电子干扰下,一旦失去GPS信号就会偏离目标。作为第五代战机,歼-20的内置弹舱本已提供了良好的隐蔽性,若外挂火箭巢,将导致雷达反射面积急剧增大,无异于自缚手脚。
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台海方向,这种教训尤为重要。如果台独势力铤而走险,美国介入干预,战场上导弹横飞的情况下,精度不足的火箭弹不仅容易被拦截,还可能误伤己方部队。俄乌冲突的经验清晰地告诉我们:看似威猛的饱和攻击,在现代化防空系统面前只会沦为活靶子。
歼-20的野兽模式正体现了这种战术思维的革新。通过外部挂架,它可以携带8枚空对空导弹和6枚霹雳-16导弹,总计14枚中远程导弹。这种在2025年2月公开亮相的配置,虽然牺牲了部分隐身性能,却换来了强大的火力输出,特别适合高强度对抗环境。这标志着火箭弹时代的终结,精确制导武器正成为战场主角。
从俄乌冲突中,中国空军正在调整战略重点,强化精确打击能力和体系融合。2024年美国国防部报告指出,中国正在积极借鉴俄乌战场的经验教训,以应对美国的遏制战略。
中俄两国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,在军事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入。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使用S-400、铠甲等系统拦截火箭弹的经验,为中国升级自己的S-400系统提供了宝贵参考。双方共享实战数据,有效提升了整体防空能力。中国军队不仅注重进攻能力建设,同样重视防御体系建设。乌克兰的爱国者系统虽然成功拦截了一些高超音速导弹,但也暴露出诸多漏洞,这些经验帮助中国改进了自己的导弹系统,将射程提升至200公里以上。
歼-20的发展路径正变得越来越清晰。2025年上半年的西部联合演习中,歼-20与海军舰载机实现联动,通过数据共享成功锁定海上目标。展望未来,射程达数千公里的导弹将覆盖整个西太平洋,对敌方航母编队形成有效威慑。空军报告显示,精确打击成功率已提高30%,完全融入联合作战体系。这正是我们维护国家主权、保障人民利益的坚实底气。歼-20告别火箭弹,拥抱精确制导武器,正是适应新时代战场需求的明智之选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